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保护五色土壤,守护世界粮仓!这个论坛不简单

来源:展览局 发布时间:2023-09-23 10:55

土壤承载着“万物健康”的使命,世界各国都重视土壤健康和粮食安全问题。

9月19日,2023年全球土壤健康论坛在杨凌农高会期间成功举办。各国专家聚焦黑土、盐碱土、红壤、水稻土和黄土等5个土壤类型,探索推行土壤的可持续耕作与管理方式,搭建土壤领域国际对话和合作平台,凝聚保护土壤、保障粮食安全的国际共识。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着“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意义非凡。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黑龙江省考察时指出,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我国的黑土地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过去,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这里的黑土地退化严重。近年来,我国通过保护性耕作、耕地综合治理、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等举措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和重要进展。国际农业教育科学研究院院士韩贵清建议,要从生态修复、碳达峰、碳中和的角度上,综合考虑,把黑土地保护利用好。

我国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黄土区)是中华民族和我国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总面积达62万km2。历史上受土质疏松、地形破碎、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和陡坡开垦、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面积广、土壤侵蚀强度大,导致历史上黄土区长期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如何保护黄土区生态环境、保障耕地数量并提升质量,治理“黄”分论坛上专家们给出了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卫健以“新时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略”为题,聚焦整个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方针,总结生态治理的科学方法和现有经验,并提出26字方略“塬区固沟保塬,坡面退耕还林草,沟道拦蓄整地,沙区固沙还灌草”。美国科学院院士James M. Tiedje教授着重强调了土地可持续管理、土壤健康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周建斌教授生动地向大家讲授了塿土的形成过程、特性等,针对塿土在生产、固碳中面临的挑战,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挖掘黄土高原一些传统农业措施的科学价值,服务未来农业发展需要。

盐碱地综合生态高效利用模式及健康管理是解决盐碱地问题的关键。通过深入研究盐碱地的土壤特性、植物适应机制和管理策略,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种植豆科植物田菁,可有效改良土壤。另外,通过玉米和田菁兼作,可青贮发酵产生新型的饲料。”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院士曹晓风说道。

针对红壤土,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与水资源司司长李利锋,分享了“世界粮食、农业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报告。指出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如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这些措施旨在实现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就如何提高土地种植效益,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建议推行稻田“少人化”“无人化”绿色高产栽培;就抑制土壤酸化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徐仁扣发表演讲;围绕双碳背景下水稻节水问题,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进行发言……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农业农村部、陕西省政府、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邀请40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560名中外嘉宾参会,通过视频直播、图文直播和录播等多种传播模式,提供中、英、俄同声传译,确保中外嘉宾交流充分、收获丰富。不断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土壤健康领域合作,搭建合作平台,开展联合研发,密切人员交往,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